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贯通思考南山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总结经验、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要坚持做动态教育,构建成长共同体。南山教育在动起来中,构建了“一核四翼”的共同体育人模式。学校以学生发展为内核,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教师成长共同体、学生成长共同体、家校成长共同体,搭建起师生齐动、教师联动、学生驱动、家校协动的动态育人体系。南山教育动起来中,寻求共同,强化认同,增进归属感,构建了一幅底蕴深厚、过程灵动的教育画卷,书写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篇章。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南山教育以情感主动、理性主动、现实主动和责任主动,担当使命,积极作为,开辟了坚持做动态教育,构建成长共同体这一育人之路。动态教育即在教育过程中围绕“培养人”这一主题,整合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力量,促进师生齐动、教师联动、学生驱动、家校协动,在动起来中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成长共同体即在育人过程中,寻求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者的共同之处,增进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者之间的相互认同,增进归属感,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同向共进、同轴共转、同频共振,共同书写立德树人的教育新篇章。
学校管理是联通教师与学生的重要桥梁,学校管理起着管方向、谋大局、定基调、明举措的及其重要的作用。管理动起来,从德育、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构建德育共同体、教学共同体、研讨共同体,联动教师与学生,构建起师生成长共同体。
德育动态管理推进构建德育共同体,要从建立团队全员育人、建构档案全程育人、建设阵地全方位育人等三方面着眼。德育团队不是由单一队伍构成,而是由多支队伍构成,德育团队建设要坚持全员育人。班主任队伍、学科教师队伍、处室职工队伍、学生干部队伍都是德育团队的重要构成。班主任队伍主要负责常规德育,从规范行为、端正思想、塑造品格、引导价值等方面落实德育要求。学科教师队伍主要负责学科德育,充分挖掘本学科所蕴含的德育价值,从钻研探索、优良品质、家国情怀等方面教育学生。处室职工队伍主要负责示范性德育,从岗位体验、爱岗敬业、悉心关怀等方面教育学生。学生干部队伍主要负责同辈德育,从率先垂范、引领示范、自主规范等方面教育学生。
学生成长档案是记录学生成长,记录全过程育人的重要参照。统筹档案记录内容是用好学生成长档案的必然要求,档案记录内容应包括每月总结、定期规划、思想动态、社会参与、综合评价等方面。组建档案管理队伍是用好成长档案的重要条件,档案管理队伍成员可以是经过专业培训的班主任,也可以是专职管理员。合理使用成长档案是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德育队伍要做到“三看三联络”,档案形成初期要看、规定时期要看、重大节点要看,同时联络家长看、联络学生表现看、联络相关档案看。
德育阵地是推进德育的主战场,学校德育阵地最重要的包含教学课堂、公共区域、重大活动、互联网空间。课堂阵地是学校德育主阵地,课堂阵地既包括学科课堂,也包括德育专题课堂,课堂阵地主要在行为规范、价值树立上起作用。公共区域阵地最重要的包含食堂、寝室以及校园其他公共区域,公共区域阵地主要在行为适宜、公德培养上起作用。重大活动阵地最重要的包含升旗仪式、重大节点活动、校本主题活动,重大活动阵地主要在铭记历史、唤醒情感上起作用。互联网空间阵地最重要的包含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百家号等,互联网空间阵地主要在情感共鸣、品德共塑上起作用。
教学动态管理构建教学共同体,要从校情、学情出发,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中不适应教学规律的部分,调整教学举措中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部分。动态教学的核心价值是调动学生自主,实现师生共进,主要从自主学习、自主运用两方面推进。自主学习包括课堂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课的自主学习。课堂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课堂开始时的自主预习,二是课堂讲授中的自主生成,三是课堂结尾时的自主反思。三阶段分别强调自主阅读新知,把控个人重点与难点,自主探索新知,提升学习能力和素养,自主整理新知,搭建思维框架。综合课自主学习是指每天专门留出一节课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综合课主要对当天的学习内容做归纳总结、查漏补缺、重难突破。做好自主学生需要构建起师生、生生教学共同体。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挥者和引导者,负责协调自主学习的时间、内容、方式和点评,学生是自主学习的践行者和完成者,自主学习最终要在学生身上落地生根。自主学习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表现就是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探讨、分工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班级分工协作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推进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要以情境为导向,问题为指引,知识为工具,落脚在问题解决之上。班级分工协作要明确任务、相互配合、整体推进,落脚到合作能力提升上。
自主运用要从质量和数量两个维度把好关。从质量上来讲,要选用高质量的练习作为自主运用的主要材料。定义高质量的维度最重要的包含练习的价值导向是否是提升关键能力、培育核心素养,练习的难度系数是不是满足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练习的解答思路是否是符合教学改革大势。从数量上来讲,要把控好练习的量,做好知识点数量把控、能力点数量把控、素养点数量把控。自主运用强调师生共进、生生共进和学校与社会共进。练习选择主体是教师,使用主体是学生,练习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更是融合社会信息,实现学校与社会相沟通的过程。
动态整合资源,构建研讨共同体,要从校园内探讨、集团间探求、跨区域探索共同发力。校园内探讨主要是凝聚校内力量,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汇集校内智慧,一同探讨如何办好学,如何育好人。校园内探讨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以名师骨干为点,以中心组、教代会、各年级为面,以点带面,点动面活。建立校长接待日制度,全体师生皆可在接待日与校长面对面交流,常态化开展中心组学习,寻求最大公约数,制度化推进教代会,画出最大同心圆……在校园内动起来中达成共识,同向共进。
集团间探求是借助集团办学力量,整合集团学校资源,分享办学经验,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在提升集团整体办学能力的基础上带动学校办学能力提升。受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办学历史、生源质量等因素影响,集团间学校办学风格、办学方法、办学经验各有不同。但各学校都有针对本校情况的管理策略、先进做法,这对集团内其他学校在某些领域的管理有重要启发,集团学校之间动起来,构建集团办学共同体,助力于各学校积累相应领域的办学经验,助力于学校的良性发展。
跨区域探索是要跳出地级市地域范围,在全省、全国等更大范围内对标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齐平先进、成为先进。跨区域探索的第一要务是要找准学习对象,学习对象要办学理念先进、办学能力突出、教师队伍好学、坚持心中有人、奠基终身发展。找准学习对象后,就要主动靠近学习对象,增强互联互动,在交流中借鉴、在借鉴中提升。交流借鉴是多方面的过程,如互派管理层驻校学习、互派教师体验教学、共商共建学术研讨等。跨区域探索助力增强与更大范围内的先进典型联通互动,构建区域研讨共同体,让典型做法、先进经验在区域内动起来,为学校发展提供借鉴指引。
教师团队是学校育人的主导力量,起着贯理念、承文化、树价值、育新人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团队动起来,从专业教研、精品教学、深厚情怀等方面构建教学研讨共同体、个性育人共同体、师生互进共同体,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构建起教师成长共同体。
深化专业驱动,从引进专业做法、建立专业队伍、总结专业经验三方面构建教学研讨共同体。引进专业做法强调邀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名师教授进校园,介绍专业做法,分享专业经验,培训全校教师。学习是一个不断内省的过程,引进专业做法的前提是找准学校发展的堵点、痛点和薄弱点,有的放矢地引进专业做法,从育人理念、管理方式、课堂教学、德育感化、多元发展等多方面感知不足、增加见识、明确方法、整改落实。引进的目的是兼收并蓄,融入校情、师情、学情的校本化转化是引进专业做法的最终归宿。
建立专业队伍主要从德育和教学两大板块考虑,一是关注德育实效,建立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二是关注教学质量,建立校级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是联动班主任、学科教师的重要平台,是推动班主任、学科教师动起来,构建德育共同体、教学共同体的重要手段。工作室坚持校内外联动、初高中衔接、骨干成员带动、先进作用辐射等原则,形成“10+5+n”的辐射影响模式,即工作室由10名骨干成员组成,每名成员带5名学员,成员和学员又辐射影响更多人。
引进专业做法,建立专业队伍,推进专业发展,在此过程中更要强化专业经验动起来。引进专业做法是一个常进常新的话题,建立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是有益尝试。要从多方面总结专业驱动的经验,形成合理的专业引进机制,专业队伍活动开展、作用评价、推广应用机制,在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中,远眺前行的路,走好自己的路。
推进教学联动,坚持个性化教育,要从学科联动、班科联动、师生联动、生生联动等方面下功夫,构建起个性育人共同体。学科联动包括学科知识联动和学科教师联动。学科知识联动关注以更符合学生认知的方式构建学科体系,梳理学科逻辑,搭建学科框架。学科教师联动关注以学科全部教师之力,帮助学生个性化提升。教研组、备课组是学科联动的组织力量,在其组织下学科教师要深入学情,研讨本学科怎么样才能做好分层教学,怎么样才能做好个性化教育。班科联动要求班科集体共商共建共享,关注学生,研究学情,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班主任是班科联动的主导力量。在班主任的主导下,班科教师常态化沟通,分享学生在各自课堂、各自眼中的行为表现,结合所有班科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形成对学生较为全面且特殊的认知。从整体而非部分、全局而非一隅方面出发,寻求学生个性成长的有效方法。
师生联动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是双向的,教与学的结果是教学相长。教师以情境、问题、活动展开课堂,学生以思考、探索、合作参与课堂。教师以坐诊辅导、个性指点、方法归纳展开答疑解惑,学生以阐述思路、表达疑点、对点反思参与答疑解惑。教师以实践指导、操作使用建议、特殊提醒鼓励运用所学,学生以实践、记录、整改参与运用所学。生生联动关注学生在学习、运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相互探讨研究、分工合作。在相互探讨中处理问题,在合作互助中提升能力,在不断参与中增进素养。
坚持情感触动,实现师生同向共赴,要做到引导思想共情、指导生活共鸣、辅导学业共振。高中生正处于思想成型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内容丰富、思考角度多样,但有可能会出现思想力度不深,思考角度不全等问题,及时引导其思想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工作。要在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与学生共情,在与学生共情的基础上加以矫正。设身处地是思想互动的前提,引导思想既要有内容,更要有形式,正确的形式才能有效传达正确的内容。
指导学生生活也是激发情感触动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校生活是集体化、自主式的,点对点、个性化的生活指导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一日三餐的要求与问候,季节变化的提醒和叮嘱,就寝睡眠的询问与指导……这些温暖入生活的细致指导,是教育情怀的具体呈现,也是引发共鸣的详细的细节内容。同时,对学业的辅导亦是激发情感触动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备课、精准授课、精炼作业、精确反思,在指导运用时,精准分析、精确归纳、精心解惑,这些都是触动学生的举措。
思想共情、生活共鸣、学业共振都强调以教师动起来触动学生动起来,师生相互触动、双向奔赴、教学相长,构建起师生共进共同体。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发现学生、调动学生、发展学生的能力,涵养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怀学生的情怀,以学生之力助力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
学生团队是学校育人的主体力量,担负着学知识、提能力、增素养、正观念的重要使命。学生团队动起来,从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合作等方面构建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协作共同体,积极奔跑、主动参与,构建起学生成长共同体。
学习主动关注在主动参与同成长,具体表现为参与改革、参与仪式、参与展示。教学改革是适应教育教学新形式的必然之举,改革举措会从学生中来,最终又到学生中去,但归根结底是管理团队、教师队伍在主导设计。学生在教学改革中动起来就要求学生要主动参与改革,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运用,调动内驱力。同时及时反馈对教学改革的适应情况,在提出意见建议中助力改革行稳致远。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参与学校仪式与学生展示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主动参与仪式主要强调,用心用情领会仪式的教育意义,在情感上、思维上感知仪式的教育意义。如在升旗仪式,要领会爱国、爱校之情,在成人礼仪式,要领会到责任、使命之重,在毕业典礼要领会到感恩、远行之意。参与展示是在检验学习成果,主动参与展示体现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信。鼓励、支持、调动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展示,在参与过程中展示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探索牵动,同研共学要求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活动,热情参加科技研学、人文研学和信仰研学。科技研学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参观自然科学展馆、技术运用场所为表象,以感知前沿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先进性,体会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为价值内核,意在培育学生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引导树立投身科学技术探讨研究,科技报国的理想。
人文研学以学习人文社科知识,探索社会运行,参观相应组织机构为表象,意在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培育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关怀他人的品质。信仰研学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基地、革命建设遗址等饱含爱国爱党深情的场所,培育、唤醒学生心中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研学活动以其自身的实践性、情境性和感染性,在调动学生学以致用、价值塑造方面有独特作用,也是调动学生动起来,在实践中探寻、检验真理,在体验中感知、巩固信念的重要方式。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推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前进,构建学生成长共同体的重要方法。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在学习上合作,促进知识、能力、素养的不断丰富,在生活中合作,促进习惯、作风、品德的逐渐完备,在探索中合作,促进运用、反思、总结的不断深化。
合作小组的构建对合作学习、合作生活、合作探究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建立合作小组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小组各成员的行为习惯、性格特长和角色职责。合作小组成员既要有能够合作的共同基础,又要有需要合作的个性化能力,还要有开辟更广阔合作空间的共同价值。在明晰角色定位、清楚分工职责、强化协调共进的合作小组中,开展学习上的合作、生活中的合作和探索中的合作。在合作中探索问题、处理问题、反思问题,提升能力素养、涵养道德品质。
家庭是教育的最初场所,也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校协同,增加互动,多元联动,多方齐动,在整合家校育人资源的过程中推进责任共担、能力共育、氛围共创,构建起家校成长共同体。
家校互动是有机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互动中融汇家庭力量和学校力量,明确家庭和学校各自在育人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肩负的使命和怎样担好责任、完成使命。家长课堂和家长讲坛是推进家校互动的重要方式。家长课堂是以学校为组织者阐明学校教育需要怎么样的家庭教育。家长讲坛是以家长为主体,阐明家庭教育需要怎么样的学校教育。家校双向互济,明确责任,落实行动,共同育人。
构建家长课堂和家长讲坛从形式上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打造以直播、录播为主要方式的线上平台,最大限度吸纳更多家长深度参与。从内容上要紧扣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实际,紧扣时代要求和国家大政方针,学校向家庭传播新理念新思想新政策,家庭向学校表达新情况新问题新诉求,融汇更多力量,聚集更多智慧,建立家校良性互动的制度机制。
家校互动以沟通、共享为主要目标,家校联动以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为指导,以家校联动带动家校理念同向,管理同行,在联动同行同提升学生能力。理念联动注重家校从育人思想、育人目标、育人价值上达成一致。管理联动注重家校从育人方法、育人路径、育人行动上实现耦合。
学校是集体育人场所,学校的理念是立足于时代的宏大阐述和立足于国家发展的总体要求。家庭是个性化育人场所,家庭的理念是立足于家庭详细情况、学生个体情况的个性化表达。联动家校育人理念,实现宏大阐述与个性化表达的结合,让育人过程既是立足时代的,又是细入个体的。学校的管理是基于共性的普遍遵循,家庭的管理是立足个体的个性养成。联动管理让教育既有共性要求,又有特殊关照,不断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家校合力、校友聚力、群星助力是在为学生营造氛围,引动学生融入氛围,协同向上。家校合力形成于家校良性沟通,在学校主导下,家庭深度融入学校教育,营造鼓励参与、支持尝试、积极向学的氛围。学生主动融入家校氛围,要主动与家长、学校进行真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相互倾诉中明了自身、家校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大原则是相同的,总愿景是同样的,以此来实现自身与家校协同向上。
学校和家庭借助好校友之力,运用校友资源营造契合校友事迹的氛围,触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校和家庭借助时代群星之力,共同运用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院士、科学家、专业人才等时代群星的事迹,激励学生。学生融入其中,感知他们的闪耀事迹,明白他们的奋斗历程,感悟他们的初心使命,从而坚定信念、学习知识、增长见识、锤炼本领、拔高能力。
坚持做动态教育,构建成长共同体就是要以管理动带动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以育人动带动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以学习动带动构建学生成长共同体,以协同动带动构建家校成长共同体。在动起来中,寻求共同,强化认同,增进归属感,夯实学生为本、课堂为大,教师为主、研习为道的共同思想理念,增强对落实为根、思维为重,质量为要、价值为魂的认同,让教育归属于从始至终坚持心中有人、手中有术,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学校的基本功能是联动教师与学生,串联家庭与社会,塑造人、培养人、成就人。动态教育调动教师与学生、家庭与学校主动勾勒培养人的蓝图,主动整合培养人的资源,主动落实培养人的举措。在培养人的价值理念上同心同德同向,在培养人的方式上共商共建共行,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主动联动灵动,在动起来和共同体中塑造人、培养人、成就人。
徐勇,中学正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获评四川省万人计划天府名师。现任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党委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