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琼 通讯员 张运 虞璐)“吃菜要吃白菜心,从戎要当新四军……”本年暑假,抗战老兵许胜迎来100岁生日。日前,在百岁寿诞上,他昂扬高歌,坚定地表明要尽心竭力,鞠躬尽瘁。这一幕被扬州大学抗战口述史抢救团队记载下来,成为他们抢救民族回想、传承抗战精力的最新实践效果。
像这样的“烽烟档案”,该团队已收集收拾出150余万字口述史料以及8000余份声像材料。2015年,扬州大学前史学专业师生便组建了一支特别的部队——抗战口述史抢救性记载团队。他们的任务明晰而急迫:为抗战述史,为老兵立传。十载寒暑,这支部队系统化抢救老兵们的抗战回想,跨过全国15个省份,深化300余个村庄与社区,累计寻访270余位亲历烽烟的抗战老兵,在寻访记载老兵口述史的征途中,激荡着铁血落日与闪亮芳华。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活的抗战史。在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时刻,他们用膀子扛起了一个年代。”团队首任团长、其时在扬州大学前史专业就读的韩宾伟回想道。寻访中,他们发现,不少老兵年事已高,身体健康情况堪忧。“越是这样,咱们越觉得时刻急迫,有必要分秒必争。”韩宾伟说。
从酷日炎炎到寒风凛冽,从田间地头到大山深处,10年来,师生志愿者们步履不断。但是,老兵们年事已高,加上回想含糊、表述不清、方言妨碍等,都给史料收拾带来非常大应战。团队坚持谨慎治史,先将录音一字不差转录,再结合当地志、档案等材料重复校对,最终精心润饰文字,保证每一份回想都经得起前史查验。
10年来,志愿者们在访谈根底上,先后收拾出版发行《铁血落日红——扬州抗战老兵访谈录》等9部著作,并树立江苏首个民间区域抗日“活依据”库。团队累计向各地档案馆、纪念馆捐献有关的材料10余次。
2023年,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扬州市档案馆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捐献。由该团队参加收拾的18册日军侵华文史材料原文、404份抗战口述材料、近10万字收拾陈述正式入藏该馆。其间一份标示来自日军特务组织的日文材料《江都县治安查询报导》尤为宝贵,是团队在造访老兵过程中收集到的日军侵华罪证。专家判定以为,这批档案“进一步确证了日军侵华罪过,拓宽了研讨范畴,深化了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犯实质的知道,具有极端严重的史料和研讨价值”。
“铭记抗战是为了在前史回响中罗致前行力气。”辅导教师杨方介绍,团队在口述史根底大将老兵们的抗战回想,化作感动人心的年代表达。在长时间实践中,探究形成了“寻觅、拜访、转录、活化”的抗战口述史公益新模式,将前史资源转化为培根铸魂的生动教材。
本年5月,“永不褪色的回想”抗战史主题展在扬州大学举办。团队经过很多前史图片、文物史料全景再现抗战的艰苦卓绝与伟大胜利,招引社会各界逾2万人次观赏。一批抗战老兵身着戎装,顶着酷日亲临现场,在一件件展品前停步流连。
10年来,先后有百余名志愿者加入到老兵口述史公益项目。师生们以前史熔炉铸造青年精力筋骨,以实践舞台展示芳华担任。不少成员受老兵业绩感化,有的携笔从戎,牺牲国防;有的结业后在不同岗位上仍然从事抗战史料收集收拾;有的参加当地理论宣讲,用鲜活的老兵回想感染更多人。